【植未來電子報】第022期:展現農業多元價值,用食農教育參與人類社會永續發展
出國求學時,我心中一直懷抱著透過教育帶來改變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以教育之力,帶來實質的改變。這份初衷驅使我在異鄉取得學位,然而,隨著時空與環境的轉變,我卻意外踏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農業。這一個轉折,看似偏離我原本的志向,卻在無形中將我與教育的使命重新結合,並賦予它全新的意義。
當初做出務農的決定時,面對父母的不解與擔憂,我選擇沉默。因為我心裡明白,雖然我的講台不再是校園,而變成了一片自然田園,我的教育內容也從書本知識轉變為關乎生命、品格與態度的成長課題。然而,這樣的願景在我剛踏入農業的那一刻,只能埋藏在心底最深處,因為我清楚知道,這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挑戰的道路。作為一個農業的門外漢,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與適應的地方。
農業的起步與堅持的信念
2012年,我開啟了農業的旅程。那時候,土地對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兒時記憶中土地的溫暖與生命力,陌生的則是耕種技術、日常栽培管理與季節變化的挑戰。然而,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我逐漸發現農業所蘊含的價值遠超出糧食生產的範疇。農園不僅僅是提供食物的場所,更是能夠孕育生命力與希望的空間。
經過12年的努力與耕耘,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與經驗的累積讓我愈發確信:農業具備豐富多元的價值、功能與角色。如今,迎來人生的半百年歲,過去所累積的一切資源、人脈,終於開始孕育成一股力量。2024年開始,對我、對農場,乃至於我的家庭而言,都是關鍵的一年。我們正一步步朝向擴散永續農業、永續人才、永續經營、永續生態,以及永續技術的願景邁進,而這些努力的終極目標,依舊是「透過教育翻轉生命,用農業接住每一個需要被關心的人」。
農業教育:超越糧食生產的深層價值
在我們的社會中,農業經常被視為純粹的生產與經濟活動,其核心價值被簡化為提供糧食與賺錢工具。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與土地的疏離感愈發強烈,也忽略了農業所能帶來的其他深層價值。農業不僅僅是種植作物、收割成果,她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尊重自然、理解生命循環的方式。當我們深入田野間,手捧剛摘下的果實,或是細心呵護一顆種子的成長,我們學到的不僅是農業知識,還有生命的韌性與對大自然的敬畏。
農業教育因此成為一條重要的道路,它不僅僅是在教導學生理解種植與管理作物,更是讓他們學會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對自然的尊重與感恩。透過農場,我們可以進行生命品格教育,讓孩子們在播種、耕作、收穫的過程中,體驗堅持、責任感、合作與分享的重要性。這種教育方式,遠比課堂中的理論來得具體、生動,能夠深深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與人生態度。
讓農業成為另一個可能的教育場域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產品不斷介入影響甚至改變學生學習的態度與專注度,教育系統確實面臨許多挑戰,過度注重分數與成績表象競爭下,使得原本充滿活力與多元性向發展可能的學生們受到壓抑與排擠,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失去了探索與認識自我,以及包容成績以外的多種可能發展機會,促使學生在學習初期階段就選擇自我放棄,並將他們推往另一個相對偏差的團體當中。
12年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農業有能力與底氣,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另一個可能的場域,她提供了一個回歸自然、回歸本質的學習場域。在農場中,孩子們不再是面對冷冰冰的數字與課本,而是透過實際的勞動與自然互動,學會尊重生命的多樣性,並學會如何在挫折中成長。
農業除了在陪伴與生命教育上的價值外,還能在心理與情感上對孩子們產生積極的影響。自然環境有助於減少壓力、穩定情緒。而農業教育更能透過實際的農事體驗,讓孩子們在接觸自然、土地、植物、生物、作物時,感受到被接納與關愛。對於那些因課業、家庭、同儕所帶來的生活壓力而感到迷惘的青少年而言,農業場域無疑是一個理想的療癒空間。
未來的展望:用農業接住每一個需要被關心的人
展望未來,我希望能將農場打造成為一個開放的教育基地,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下一代的農業人才,更希望讓每一個走進農場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我價值。我們期待學校師生、社會團體,甚至是企業團體,願意參與在這樣的社會實踐中,透過實地體驗農業,透過重新連結與土地的關係,為下一代預備一個更理想更適合的學習環境。
同時,我們也希望將農業教育融入各個年齡層的學習中,從兒童的生命教育,到青少年的職涯探索,甚至是成人的身心靈成長課程。農業的美好不僅在於它的生產力,更在於它能啟發人心、豐富人生。無論是都市中的白領階層,還是正處於學習階段的青少年,農業都能為他們提供一片讓心靈休憩的淨土,讓他們在親手耕作或者料理食材的過程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與意義。
農業的未來:從永續經營到社會影響力
面對這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將聚焦於五大永續目標:農業永續、人才永續、經營永續、生態永續,以及技術永續。這些目標不僅是為了台灣農業的永續經營發展,更是希望透過我們的社會實踐,向社會傳遞一個訊息:農業不僅僅是生產食物的產業,更是可以改變生命的力量,進而珍惜農業。
透過與土地及大自然的接觸,引導下一代學習面對挑戰與挫折,並在困境中找到解決之道。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們希望用農業接住每一個需要被關心的人,讓他們在農業中自我肯定並找到生命的啟發與希望。
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一起努力實現這些永續願景。如果你對農業教育、社區永續發展有興趣,我誠摯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翻轉生命,用農業為這個社會注入更多的關愛與正向能量。因為我相信,農業,真的可以接住每一個需要被關心的人。
這也就是「植未來」核心理念所在!
作者:李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