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未來電子報】第038期:永續農業與健康腸胃:相同的關鍵原則
當我們談到永續農業,我們想到的是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而當我們談論腸胃健康時,我們會想到消化系統的平衡與良好菌群。這兩者看似無關,但其實共享著相同的核心概念——多樣性、平衡與適應力。換句話說,保持健康的腸胃與建立永續農業的關鍵原則是一樣的。
永續農業的經營與健康腸胃的維護是一樣的概念
最近利用好幾個空檔時間化整為零,看了一部NETFLIX自製紀錄片「健康知多少:胃腸道秘辛」。紀錄片討論了許多跟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卻遲遲被忽略的人體器官,也是廣泛被醫學界稱呼為人類的第二個腦袋的-胃腸消化道。隨著影片更深入的挖掘健康胃腸道的真相,讓身為生態農夫的我感到無比驚訝,建構生態農業與維持身體腸道健康,二者的核心觀念幾乎一致,實在非常有趣且值得討論。
多樣性:多種菌種、多樣作物,維持穩定生態
腸胃的多樣性:
腸道內住著數兆個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幫助消化食物、吸收營養並維持免疫力。
吃多種不同食物,如全穀類、蔬菜、發酵食品,能提供腸道多種營養與纖維素來源,幫助有益微生物生長,減少壞菌過度繁殖影響健康。
若長期攝取單一食物或者攝取過多氮源食物、缺乏纖維素的碳源,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會降低,纖維素不夠也會影響腸道末端的微生物群的數量,因為食物在還沒來得及抵達腸道末端時就被前段的胃腸給消化吸收掉,影響整體腸道健康、功能與微生物菌群,影響整體健康。
農業的多樣性:
單一作物大量種植(如大量種植瓜類、玉米)會讓土地養分流失,微量元素失衡,微生物族群也會跟著失衡,缺少微生物在根圈附近的保護,容易造成植物遭受攻擊,衰弱的生長勢,容易提高病蟲害侵襲的風險,為求產量與品質的農夫,不可避免將過度依賴農藥與化肥來克服問題。
多樣化種植(如輪作、間作)能保持土壤微生物活性,確保土壤養分不會過度消耗,同時也能夠吸引有益微生物在根圈附近形成保護層,有助於農田土壤的自我調節,對植物本體也會提高免疫與防護力,可有效降低對化學資材投入的依賴。
多樣性的農業還能提升生物多樣性,不只是眼睛看得見的各式昆蟲、鳥類等,多了充足的棲息環境與食物來源,同時也確保土壤環境的微生物多樣性,二者對於維持生態平衡皆有十足的貢獻與影響力。
簡言之,無論是腸道還是農田,多樣性是健康的基礎。
平衡:維持適當環境,讓系統穩定運作
腸胃的平衡:
長期吃高糖、高脂、過度加工食品與精緻食物等含氮量高的食物,會在消化胃腸前段就大量分解並消耗食物,會讓腸道內的壞菌增加,導致消化不良。此外,容易造成末段腸道缺乏纖維素供腸道微生物來分解與吸收,造成微生物開始分解腸壁以取得能量來源,造成腸胃發炎甚至影響免疫力。
相反的,多攝取天然與原型食物,如生鮮蔬果、發酵食品、膳食纖維豐富的蔬果與全穀類,能幫助全腸道內的好菌生長,減少腸胃發炎問題。
人體的健康依賴胃腸道的微生物平衡,腸道菌群的失衡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造成人類現代文明病的蔓延,比如說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憂鬱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農業的平衡:
追求產量與完整外觀而導致過度使用農藥與化肥,會破壞土壤生態,影響微生物生存後使土地逐漸貧瘠,無法長期維持高效生產,導致更需要依賴大量的化學肥料。
採用天然循環型農業、有機肥、堆肥與自然防治方式(如利用天敵來控制害蟲),可以讓農田、環境、土壤保持穩定,大量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
平衡的農業管理不僅有助於農作物生長,也能減少土壤侵蝕,提高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率,也強化農夫身體健康。
簡言之,健康的腸胃需要營養平衡,而永續農業需要生態平衡。
適應力:面對環境變化自我調適的能力
腸胃的適應力:
人類的腸道的適應不同飲食的能力其實非常卓越,健康的腸道能適應不同種類的食物,不易因飲食變化而出現消化問題。
但這個前提是,胃腸道裡面的有益微生物族群數量是足夠的。如果腸道菌群失衡甚至被破壞(如長期使用抗生素、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飲食不正常或者過於單一),就容易出現消化系統疾病,連帶影響身體與心理健康。
適應性強的腸道菌群能夠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不同類型的食物,減少食物不耐受的風險。
農業的適應力:
具備良好生態平衡的農田能適應氣候變遷與病蟲害。例如,生態環境營造、多樣性種植、輪耕、留種與保種、土壤覆蓋植物(例如草)的維護,能讓農田作物在極端天氣或病蟲害爆發時仍穩定生產。
單一作物種植則容易因天氣或病害而大規模受損,導致嚴重生產危機。
農業系統若能自適應環境變化,透過健康土壤有益微生物的保護,能更有效地循環利用土壤資源,可提高農作物產量與品質,同時減少對人工干預的需求。
簡言之,健康的腸胃與農業系統都需要適應環境變化,才能長期穩定運作。
個人如何行動來支持腸胃健康與永續農業?
選擇多樣化的食物,六大類食材均衡、避免吃到飽、少吃肉類、多吃天然新鮮蔬果,促進腸道健康。
嘗試多種蔬果、全穀類、豆類與發酵食品,讓腸道菌群維持健康。
避免過度加工與精緻食品,這些食品容易破壞腸道的微生物平衡。
定期攝取含有益微生物與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優酪乳、泡菜、各色蔬果,幫助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
支持友善農業,促進環境永續
購買當季、在地農產品,支持種植多元作物的農民。
選擇有機或友善耕作的食物,減少吸收過多農藥與化學肥料,影響身體健康。
參與社區支持型農業與食農教育農場活動,了解農業生態的運作方式,增加對永續農業的認識。
減少食物浪費,珍惜資源
浪費食物等於浪費土地、水資源與農業資源,也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元兇。
培養聰明購物的習慣,合理規劃餐點,減少食物浪費,也可以減少費用支出,聰明省荷包。
了解如何保存食物,減少因保存不當而造成的浪費。
健康的腸胃與永續農業,都是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準備的工作
雖然腸胃健康與永續農業看似不同,但它們有著相同的關鍵原則:
多樣性、平衡、適應力
多樣性:腸道需要不同菌種,農業需要多種作物來維持生態健康。
平衡:腸胃需要健康飲食,農田需要良好的土壤養分與生態平衡。
適應力:腸道要適應飲食變化,農業要應對氣候變遷與病害。
我們的身體與心裡健康取決於食物,而食物來自農業。透過選擇健康、友善環境的飲食方式,我們不僅能保護腸道,也能支持永續農業。這是一個從個人到全球的良性循環,讓我們的身體、土地與環境都能健康發展。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善待自己的腸道,支持永續農業,讓這兩個生態系統都能長久維持最佳狀態!最後受惠的,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