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未來電子報】第056期:「專訪亞蔬3」蔬菜營養 為何重要卻不是最關鍵?(上)
在營養需求上,從台灣早期較為貧窮年代到現在物質豐富的現在,蔬菜品種在營養的育種上有沒有什麼樣的變化?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早期曾投入豆科選育,後來以葉菜類及果實類的蔬果、台灣原生蔬菜的研究,它們在不同微量營養元素成份上其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台灣豆科的育種,自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亞蔬」)成立以來,一直都有與地方農業試驗與改良場、農民合作,而最近受到貿易戰波及的毛豆,其富含蛋白質的本質及市場需求,也成為台灣近幾十年來主要外銷農作物之一。
而在氣候影響之下,因此也讓毛豆產量及價格受到波動,導致市場及消費者可能轉往其他蔬菜。
因此《植未來》也進一步向亞蔬指教與討論,像這樣的市場替代性,在營養需求上,從台灣早期較為貧窮年代到現在物質豐富的現在,蔬菜品種在營養的育種上有沒有什麼樣的變化?
農民曾向亞蔬租地種毛豆 善化也有契作田
亞蔬產業合作關係專員林麗珠回憶道,過去在善化當地,也曾有農民向亞蔬租地種植毛豆,在她1999年9月剛加入亞蔬時,早上日頭還沒熱、當時大家還在員工宿舍休息時,附近毛豆田就開始上工。
農民為了配合天氣、外銷配送時程,一大早就能聽到吵雜的卡車引擎聲,林麗珠說,那就是在採收毛豆的聲音。到現在,從台南、高雄到屏東,仍有農民接受契作委託、種植毛豆,甚至是與冷凍工廠合作。
林麗珠解釋,毛豆採收模式是冷凍廠派車延路去載每一個地段採收完的毛豆,並且立刻送去冷凍加工廠,清洗、熱水水煮殺青、裝箱、配送,一條龍有效率地直接外銷到毛豆主要外銷國——日本。
「亞蔬早期針對毛豆的種原篩選,到現在冷凍毛豆的貢獻其實不容小覷,同時還有其他農業單位以及過去與終其一生都獻給大豆、毛豆的高雄改良場研究員周國隆。」林麗珠說。
後來亞蔬的焦點,也會放在葉菜類及果實類的蔬菜,以及投入台灣原生蔬菜的研究。
投入台灣原生蔬菜研究 微量營養元素不容小覷
有別於大宗蔬菜的市場量,像是高麗菜、菠菜、萵苣、紅蘿蔔等,台灣較少量但也已耳熟能詳的原生蔬菜如地瓜葉、空心菜、川七、山蘇、過貓、莧菜及秋葵等,而它們在不同微量營養元素成份上其實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林麗珠說明,當人體缺乏某項微量元素,就有可能引起身體上的疾病,如缺乏維生A者,容易有夜盲症、缺鐵就貧血。由於大宗蔬菜多年的循環耕種,好吃也好種,相比起較少有改良的原生蔬菜,則沒有相同的多樣性微量元素。
除了基礎研究 除了營養,好吃也是推廣關鍵
在篩選原生蔬菜時,首要條件會確定微量元素的營養成本份為主,再來則是看好不好吃。林麗珠強調,「少見、沒營養又不好吃」,只要有2個元素成立,其實就難以推廣,因此亞蔬除了紮實的基礎研究,其實也會同時關心推廣工作與生產端的種植方式。
「以原生植物來說,當它是農人不熟悉的作物,如果又不懂種植方式以及品種口味,就難以說服,因此亞蔬就要搞懂種植方式。」亞蔬幾名成員一起提到,像是2006年推廣的「紅瓜嫩梢」原生蔬菜,如今也是一些餐廳會見到的蔬菜。
「紅瓜嫩梢」不需要使用太多農藥,也有好種植的優勢,因為外觀口感像佛手瓜的嫩梢——龍鬚菜,卻別於龍鬚菜較硬的口感,紅瓜嫩梢口感更嫩,因此也被稱做「鳳鬚菜」。
再好吃的菜也要少量多樣、適當食用
不過推廣同時,也其實要呼籲民眾在飲食上,要有「少量多樣」均衡觀念。
在台灣蔬菜的烹飪方式,大多是快炒整盤,如果葉嫩好吃,往往就會不小心吃太多,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生理反應。林麗珠解釋,雖然鳳鬚菜有緩瀉效果,對於有便秘者而言,可能一整天排便順暢,但對體質較虛或較寒的人而言,就容易拉肚子,包含像是2007年推廣的赤道櫻草——也被稱做「活力菜」,雖然有鐵、鈣、葉酸等,同樣要留意吃的量,食用者得依自己身體,適當食用。
亞蔬營養組的夥伴們也表示,要攝取不同的蔬菜不同的微量元素,設計及開發系列性的食譜,介紹如何烹飪更好吃也保留成份較高的營養元素,試圖讓民眾認識與接受。
「園區裡的原生蔬菜,研究員們也都會摘採帶回家回去煮食或炒煮,目的就是要看適不適口、好不好吃,了解是否有推廣潛力,如果不好吃,就算再營養也難以推廣。」林麗珠說。
「例如現在已是一年皆有的莧菜,它有含量較高的草酸,先用水川燙過,就能減少過多的草酸,也能避免在一餐中還吃到富含鈣質的食材,而形成草酸鈣沈積,對腎功能不好的人就有蠻大的影響。
老一輩農村裡經常口耳相傳,避免吃A也吃B的俗諺老智慧,其實有科學根源,適量食用、少量多樣概念很重要。」亞蔬昆蟲組高級研究助理許容菁說。
只是「營養」這項議題,對於亞蔬在研究與推廣考量上,為何並不是重點,反而只是輔助?下一期待敍。
感謝有你的訂閱、展讀,點擊分享按鈕,邀集親友加入「植未來行動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