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未來
Subscribe
Sign in
Home
2025 第四屆梓感農村文化節
About
Latest
Top
Discussions
【植未來電子報】第83期:M 型產業衝擊下的農業經營困境
在「大」與「小」的兩端之間,農業還能不能找到第三條路?
8 hrs ago
•
李法憲
September 2025
【植未來電子報】第82期:【農業轉型的公共路徑】第3篇(下)補貼制度、國際案例與改革路徑:讓糧食安全定錨在主權這片土地上
補貼不是「補錢」而已,而是把系統每個環節顧好、顧穩。
Sep 26
•
李法憲
2
【植未來電子報】第81期:【農業轉型的公共路徑】第3篇(上)|糧食安全、糧食權利與糧食主權:為什麼「安全感」其實很脆弱
「安全」不是存量數字高低的問題,「保障」不能只是思考進口一途,「糧食主權」才是我們社會真正的底線與發展根基。
Sep 19
•
李法憲
【植未來電子報】第80期:【一顆飯糰,藏著孩子一生的記憶:親子共學的食農教育】
從洗菜、切菜到外食時的一句簡單提問,原來,食農教育就在我們的餐桌上
Sep 12
•
李法憲
1
【植未來電子報】第79期:從窯灶到餐桌:找回飲食與土地的連結
在慢與共食中,重建人與土地、人與人的關係
Sep 5
•
李法憲
6
1
August 2025
【植未來電子報】第78期:【農業轉型的公共路徑】第2篇|農政轉型的關鍵選擇:補貼保護,還是價值重建?
台灣農業補貼制度的侷限與改革路徑
Aug 29
•
李法憲
1
【植未來電子報】第77期:農業的語言權(下):讓農民重新說話
從被轉譯到成為主體,農業語言的實踐場域
Aug 22
•
李法憲
1
【植未來電子報】第76期:農業的語言權(上篇):誰能說農業?
從失語到他者化,農民是被誰說出來的?
Aug 15
•
李法憲
1
【植未來電子報】第75期:農業的商業模式反思(下篇):從共鳴到共購:農業如何開創新市場?以梓感農村文化節為例
舉辦梓感農村文化節的真正目的在於:導正農業傳統的商業模式,擴大民眾支持基礎,不讓農業彼此內耗,真正走出農業的永續經營商業模式。
Aug 8
•
李法憲
2
【植未來電子報】第74期:農業的商業模式反思(上篇):從內耗到共好:農業商業模式的困局與出路
農民之間的競爭及投入的努力,很容易落入不是在新增市場與消費人口,而是在爭奪原有的消費者,實際上是在搶同一筆錢而已。
Aug 1
•
李法憲
2
July 2025
【植未來電子報】第73期:【離農的背後】(下):留下來,不是因為樂觀,而是覺得還有機會
農民的堅持,不該只是個人的責任
Jul 25
•
李法憲
【植未來電子報】特別號:農業轉型的公共路徑(1)美國米進口對台灣農業的衝擊與挑戰
農業如今正站在懸崖邊,一再被壓縮的生存空間遠比因為進口所引起的價格競爭問題本身更致命。從加入WTO開放農糧產品進口開始,台灣農業會倒的相關討論就一直沒有少過,但台灣人也是一直努力撐著迎戰著,直到現在,我們看見邁入農業價值重建的曙光,農業要邁向永續,帶給人有盼望的未來,需要更深的行動與思考。
Jul 24
•
李法憲
4
This 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run correctly. Please
turn on JavaScript
or unblock scripts